从太二到西贝:7分钟上菜的预制菜,凭啥卖现做的价?
要说最近餐饮圈最热闹的事儿,西贝绝对算一个,2024年3月,市场监管总局刚给预制菜划了道线,“预包装菜肴,加热才能吃”,转头贾国龙就开了厨房直播,拍着胸脯说:“咱这中央厨房送的净菜,不算预制菜!”
要说最近餐饮圈最热闹的事儿,西贝绝对算一个,2024年3月,市场监管总局刚给预制菜划了道线,“预包装菜肴,加热才能吃”,转头贾国龙就开了厨房直播,拍着胸脯说:“咱这中央厨房送的净菜,不算预制菜!”
9月10日,罗永浩一条“西贝的菜和飞机餐有啥区别?”的吐槽微博,48小时内点赞破百万;9月12日,西贝紧急组织的“后厨直播”里,镜头扫过冷冻鲈鱼和电磁炉,弹幕刷满“这叫现炒?”;9月15日,私募市场连夜下调西贝估值15%,而它的对手老乡鸡股价逆势涨了8%……
本以为闹剧落幕,大家吃个明白饭的日子不远了,结果呢?消费者刚放下手机,转头又扒出一出“食材连续剧”——原来你以为的“现炒现做”,背后是一盘比预制菜还狠的“临期生意经”。
记得,前年参加良之隆食材节的活动,我们接触了国内预制菜大企业的负责人,像烤鸭鸭胚、海蜇头、金雕鱼、北方面点等,均是预制菜领域内的佼佼者,那一次活动,让我对预制菜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。预制菜,只有大厂、重投资才可以做到,非一般小企业所能为也。
西贝莜面村的服务员,月薪最高能拿到八千,而厨房里掌勺的厨师,工资竟然只在五千到七千之间徘徊。 这组数字让很多餐饮业的老师傅直摇头——哪有靠手艺吃饭的馆子,反而让端盘子的比炒菜的赚得还多?
在我看来,一个组织的衰落,像一条河流干涸,不是因为最后一滴水消失,而是因为上游的源头早在十年前就已悄然改道。当表面的水退去,那些深藏在泥沙之下的林林总总,才会暴露无遗。
9 月 10 号那天,罗永浩一条微博直接把西贝莜面村推上了热搜。"好久没吃西贝,下飞机跟同事饿惨了点了一桌,结果发现几乎全是预制菜,还卖那么贵,实在太恶心了!" 就这么一句吐槽,不仅让网友炸了锅,还差点把西贝的生意给搅黄了。
太二酸菜鱼被曝7分钟上齐三道菜,“活鱼现做”遭质疑预制,半年已关店68家
大家真正揪着不放的是,预制菜能不能敞亮点,总不能我花了现炒的钱,吃的却是提前冻好的吧?之前跟同事去饭馆,就遇到过菜单写“现炒小炒肉”,上来尝着口感不对,问服务员才含糊说“是中央厨房做的”,这换谁不膈应?
哎呦喂,这老罗跟西贝掐架,哪是人家两个老板在吵,分明就是咱吃饭的老百姓钱包和厨房那些猫儿腻儿
前段时间,罗永浩去西贝吃饭,发现用的是预制菜,于是他炮轰西贝,后续,西贝老总激动的表示要起诉罗永浩,还强调店里从来不用预制菜,但后来,情况不仅打脸西贝,还让全网忧心忡忡。
最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罗永浩因为预制菜吵上热搜了,这事一发酵,大家突然都盯着酒店行业,咱们住酒店吃的菜,到底用没用预制菜?
你有没有吃过一种菜,味道不差,卖相可以,菜单上写得热情洋溢:“师傅手工现炒、西北传统大锅炖、老汤熬制八小时”,你点了,服务员三分钟端上来,热气腾腾,连带笑容都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。你以为自己点了碗人情味,实际上你吃的是一段工业流水线的片段。
2025年9月10号,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条消息,说自己在西贝吃饭,结果发现店里几乎全是预制菜。
预制菜该如何定义?此前,预制菜的概念较为宽泛,涵盖即食、即热、即烹、即配四大类。2024年3月,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出台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。预制菜不允许添加防腐剂,不包括主食类
西贝那预制菜事儿最近闹得挺凶,一开始大家还只是吵“到底啥是预制菜”,后来就变成骂西贝虚假营销,再到吐槽贾老板和他们公关的操作,到最后大伙儿都懵了,甚至有人猜是不是有啥阴谋,现在又冒出避税、上市失败平账的说法,剧情比电视剧还绕。
预制菜在国外大受欢迎。以美国为例,如果你见过美国人做饭的视频,会发现把各种罐头混合到一起就能成为一顿家庭晚餐。在美国万物皆可预制,速冻套餐、披萨、牛排,连煮鸡蛋都是预制的。
餐饮业和汽车行业本身都是制造业,核心生意模式都是“把各种零件按一定的工序组装在一起成为产品”,只不过在选址和资源管理上有分别。对于餐厅而言,零件是肉、蛋、蔬菜组合在一起,成为一道菜,再搭点米饭;汽车行业那就是发动机加上变速箱(或者电池加上电动机),组合在一起,
但让“局哥”想起去年去日本玩,在 7-11 买便当,店员指着包装上的字说:“这个是中央厨房上周做的,加热 30 秒就行,赏味期限到今天晚上哈。”
那场直播我也看了,老实讲,感觉他讲得挺有道理的,不少记者和顾客也都跑去采访西贝的门店,说白了,很多门店还自己开了直播